学生社团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学生社团 > 正文
中文系学生社团活动概述
2007-12-17 00:00    点击:    作者:    来源: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

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四有”新人。近年来,我们根据师范院校中文系学生的特点,坚持“强化专业,扩展知识,开拓视野,张扬个性,发挥特长,勇于创新,培养能力,陶冶情操,提高素质”的原则,党、政、工、团、学总动员,系领导、教研室、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全体学生齐参与,把大学生社团作为拓展学生素质的平台,加强学生社团的内涵建设,努力把社团建设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园,营造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良好成才环境。我们主要从完善机制、特色活动、理论学习、重在扶持四方面入手,用满腔热情指导学生社团;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社团;用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社团;用严格制度管理学生社团;用一定经费支持学生社团,促进全系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这不仅丰富了学生课外生活,营造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而且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正面教育、精心指导、有效控制,建立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进社团的新机制

大学生社团是学生自愿建立的群众性组织。一方面要接受主管部门的管理和指导,积极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富于时代精神的各项活动,凡是与主流文化、先进思想相背离的现象要及时纠正;另一方面,学生社团作为群众组织,需要主管部门在场地、设备、资金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使开展活动有可靠的保证。近几年,我们把正面教育、精心指导、有效控制作为建立科学、有效的社团新机制。

(一)正面教育,就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十学十树”、“六无十讲五为本”活动为内容;以社会主义公民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基础;以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的,尊重大学生的人格,理解大学生的精神需求,把大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成才报国、建设小康社会的事业上来,把大学生的精力凝聚到学有所长、提高适应社会竞争能力上来。

(二)精心指导,就是始终把学生社团置于党政统一领导之下开展活动。首先,党政组织明确团总支、学生会为全系学生社团的主管组织,负责学生社团的宏观管理工作;其次,由团总支、学生会下属的各部做好协调工作;再次,按照社团的性质、类别,将社团划分为学习性社团、技能性社团和文体性社团等,具体组织开展活动,由相关老师参与并进行分级分类指导。

(三)有效控制,就是加强对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服务,鼓励和扶持学生社团发展。我们先后制定了《兰州城市学院中文系大学生社团活动章程》,《兰州城市学院中文系大学生社团管理条例》,《兰州城市学院中文系大学生社团联合会工作职责》及各社团《章程》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正面指导和规范管理,有效调控学生社团活动的开展,落实对社团工作的检查和评估工作,使学生社团更好地发挥潜力,更好地为同学们服务。通过一些制度和章程来规定学生社团的性质和方向,对社团进行宏观控制;从学生社团的非正式团体的属性出发,在社团的活动方式、内容、时间和场所等方面给予较大的自由度。

二、确定培养目标,扩展学生知识视野,提升学生思想境界。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是高等教育的首要问题,也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大课题。对此,我系确定的培养目标是:

从“大学”的定义和“文科”的内涵出发,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开明而有思想力的人”;培养具有真智慧与真才情的新时代的才子才女。“大学”者,学“大”也。所以,我们的学生应具有正大的气象、创新的风采,应形成“诚、信、勇、毅”的品格,成为“精神成人”的摇篮。正是这种包含浓郁人文精神和强烈时代感的培养目标,引起了广大同学的思想共鸣,形成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号召力。

在教学中坚持教书育人,德才并举。师范院校是培养人民教师的摇篮。师生当以“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为座右铭。使我们的学生“行之乎仁义之途,游之乎《诗》《书》之源,无迷其途,无绝其源。”我系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尤其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寓育人于教书之中,滴水穿石,细雨无声。在古代文学、古代汉语、现当代文学教学中,特别注重挖掘和弘扬宝贵的民族精神,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使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文学概论和外国文学教学中,特别注重用马列、毛泽东、邓小平的文艺思想,去分析、评价和认识文学现象、作家作品,使学生受到先进文化理论教育。这样,不仅使学生学到了专业知识,而且在思想道德、理想信念和修身作人等方面都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三、以学生社团为依托,强化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培养团队精神,拓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近几年,我系先后帮助学生成立了学习、文体、技能三大类二十二个社团。现有学习类社团八个:激流、绿洲文学社和大漠诗社、“读书社”、“读书研讨会”、“中国古代小说、戏曲兴趣小组”、“文学创作社”、“话剧社”;文体类社团十三个:男女篮球、排球、乒乓球队、男子足球队、健美操队、田径队、围棋协会、体操队、舞蹈队、演剧队;技能类社团一个:书画摄影协会。上述文学社团在活动中弘扬了主旋律,倡导了真善美。强化了专业知识,掌握了学习和研究方法,学到了创作、编校、排版、设计等技能,提高了社交能力。

2000年到2004年,我系有7名同学在校学习期间出版了他们的诗集与小说,引起了甘肃省文联、甘肃省作协和省文学院的极大注目,震撼了兰州大学和西北师大等省内高校。2000年12月,99级学生杨维东在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诗集《白杨林》;2002年3月,99级学生张宏杰在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诗集《无声》;2002年10月,2000级学生赵剑云在海峡文艺出版社出版长篇小说《阳光飘香》;2003年12月,2001级学生马得明、张艳萍、杨文新在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诗集《界限》;2004年7月,2001级学生吴正湖在香港天马有限公司出版小说集《玫瑰·秋叶·如梦》。其中,赵剑云同学创作的小说《阳光飘香》荣获由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举办的首届“海峡·冰心杯”中华在校生中长篇小说大赛优秀作品奖和甘肃省敦煌文艺奖,作者本人被吸纳为甘肃省作家协会会员,成为省作协年龄最小的会员。2003年4月,甘肃省作协、甘肃省文学院、《飞天》杂志编辑部与学校联合举办《阳光飘香》作品研讨会,与会专家给予作品一致好评。2003年6月,经学校推荐,赵剑云同学到省文联参加工作。

我系学生每年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小小说、文学评论等几十篇。在这方面,副教授葛正方老师付出了很多心血。副教授雷岩岭老师指导学生自编、自导、自演现当代话剧,为我系“话剧艺术节”的成功举办做出了贡献。傅满仓、朱忠元等老师经常亲自指导学生的演讲、辩论,提高了学生的演讲口才和思辩能力。

文体社团则常年组织全系学生进行各种训练和活动,既为系上争得了荣誉,又锻炼了同学门的身体和才干;既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又增强了凝聚力;既发挥了个人特长,又提升了表演水平。

技能类的书画摄影协会,除平时邀请书法、国画老师辅导外,还经常开笔会、看展览,每年至少举办一次中文系师生书画摄影展,既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又陶冶了情操;既提高了学生的鉴赏水平,又推动了“三笔字“的训练。

现我系各类社团已在学校发展成员达1500余人,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标兵队伍。社团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深深感到,大学生活在为集体和同学的真诚奉献中会更加绚丽多彩,青春在融入社团发展事业中会更加闪亮发光。

四、以创办文学报刊为手段,张扬学生个性,增强学生创新意识。

培育人才必须有良好的沃壤、适宜的环境。为此,我系还大力促进学生报刊的创办和发展。在学生宿舍倡导创办舍报、在班级倡导编辑班报,在系上倡导编辑系刊。同时,成立了学生创作社,设立了学生创作室,聘请王骁勇、高原、武砺兴、米文佐等老师组成学生创作指导小组,具体指导学生的文学创作。2004年,学校校园文化展览会上,我系28种报纸争奇斗艳,各呈风采,蔚为大观,有吐露大学生心绪的《心语》、《学声》;有充满古典神韵的《碧云天》、《雨霖霖》;有洋溢时代气息的《阳光部落》、《奏响青春》,等等……。真是“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另外,中文系的学生刊物也在甘肃省和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其中《大漠》诗刊被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院长彭金山教授称赞为“学生社团刊物中的一朵奇葩”;《激流》经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舒乙先生阅读后批准,成为该馆文学收藏刊物。正是这些清新明丽的报刊,凝聚和反映了广大同学的心声,搭建了学生文学创作的平台,为大学生全面拓展素质提供了园地和通道,使素质教育切实贴近学生心灵、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五、环境育人,营造浓厚的“文化场”氛围。

为创建国家级文明单位,用先进文化占领高校阵地,我们突出营造了“文化场”。2004年,系上投资5000多元,将40多幅书法作品装裱成风格雅致的镜框,全部悬挂于走廊及各办公室,使全系师生在这种“文化场”中,受到了美的熏陶和名人哲理的启迪,令师生心胸澄澈,精神超越,起到了环境育人的作用。众所周知,在人一生所受教育中,很多时候是名人一句话或一段关键的名言给我们的生命带来震撼、带来影响,从而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态度,乃至生活方式。今年准备在学生教室里也装裱悬挂适量书画作品。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文系正是以精神文明建设为目标,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口,以学生社团活动为依托,全面拓展学生素质为目的,张扬学生个性,撒播人文精神,营造校园书香,倡导创新教育,使大学生素质教育工作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们所能做的努力就是从不同角度,借用多元化方法带着最大的诚意以“自由开明的思想力”为旨趣去熏陶、激励、提升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人文素质,有效促使更多的同学在我系学习期间能获得相对平衡的精神生态,拥有可持续发展的精神追求,最终在“精神上成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