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科研管理
【学生科研】2007届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2007-12-01 00:00    点击:    作者:    来源: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

第一部分 特别推荐论文选题

1、莫超“关联词”或“方言”研究述评

2、宋子俊“《红楼梦》”研究述评

3、雷岩岭“女性文学”研究述评

4、王骁勇“外国文学”研究述评

5、赵跟喜“语文教学法”研究述评

6、朱忠元“大众文化批评”研究述评

7、杨玲“法家”思想研究述评

8、张懿红“乡土文学”研究述评

9、王小敏“修辞学”研究述评

10、任丽花“教师口语”研究述评

11、白晓霞“甘肃文学”研究述评

12、美育与大学生创新意识培养的思路

13、先秦典故研究

14、汉代典故研究

15、魏晋典故研究

16、南朝典故研究

17、唐代典故研究

18、宋代典故研究

第二部分 一般性论文选题

一、中国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1、 试论《诗大序》文学思想与当时社会背景之关系

2、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七言诗的发展历程(时间范围还可以压缩)

3、 李白与王昌龄七绝之比较

4、 论杜甫的七言绝句

5、 论王安石的咏物诗

6、 古代隐逸风气对文学创作的影响(可以选择某一时期来谈)

7、 唐宋“赠序”文探析(可以选择某一时期或某一作家来谈)

8、 初唐四杰的诗歌创作与评论

9、 王梵志诗研究

10、论王维诗歌与儒家文化之关系

11、中唐诗歌与中唐诗论的关系研究

12、韩愈、柳宗元祭文之比较

13、白居易佛理诗研究

14、苏门学士比较研究

15、南渡词人的文化心理探析

16、屈原诗歌的唯美追求

17、论《史记》人物传记的悲剧美

18、论史传文学对唐传奇的影响

19、论《战国策》中的策士形象

20、论曹丕诗歌的艺术个性

21、论唐代边塞诗的审美特征

22、论杜牧文学创作中的女性题材

23、《孟子》散文的审美价值

24、楚赋与道家文化

25、论明清戏曲作品中的游侠形象

26、明末清初苏州地区戏曲创作繁荣的社会原因

27、《聊斋志异》婚恋问题新探

28、近代宋诗运动的渊源与倾向

29、论龚自珍诗歌的浪漫主义特色

30、论章太炎的文学观

31、苏曼殊诗漫评

32、中国古代“重阳节”诗研究

33、汉代帝王与汉赋的研究

34、汉宣帝的赋论及其导向作用

35、汉代藩王与汉代文学

36、唐明皇与盛唐诗风

37、亡国之君与文学的研究

38、女主后妃的文学成就之研究

39、开国帝王的文学成就之研究

40、中国古代文学中关于“竹”的描写

41、《文心雕龙》的“蚌病成珠”说

42、古代作家的孤儿情结

43、杜甫草堂诗的居住环境观

44、柳宗元的山水情怀

45、宋代文人“女郎诗”的成因

46、元杂剧“上场诗”试解

47、“放生”文学的文化解读

48、非拟人化动物描写的美学价值

二、中国现当代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1、鲁迅的民间文艺观

2、民俗文化传统对鲁迅的影响

3、鲁迅关于民间文艺的思想与实践

4、鲁迅作品中的方言与俚语

5、《故事新编》中的故事

6、人有鬼气,鬼有人情——论鲁迅笔下的“鬼”

7、鲁迅与民间宗教

8、民间传说在鲁迅作品中的运用

9、鲁迅作品中的神话

10、《朝花夕拾》的民俗描写

11、鲁迅看社戏及其他

12、《故乡》中的风俗画

13、鲁迅与中医

14、《野草》“梦”解

15、鲁迅谈“民间陋习”

16、鲁迅论风俗习惯的改革

17、鲁迅的民俗文化情结

18、鲁迅与地方戏曲

19、鲁迅论中国现代乡土文学

20、《朝花夕拾》的人情味

21、《雪》的乡土风俗画

22、鲁迅小说对民间文学的借鉴与创新

23、萧红创作中的生命意识

24、朱自清记人散文研究

25、对五四新文学启蒙主义精神的探讨

26、对宋剑华《质疑五四》的质疑

27、五四文学革命的功过与成败

28、鲁迅小说《兄弟》研究

29、鲁迅后期杂文之得失论

30、中国现代文学中改革国民性主题

31、茅盾小说中性爱描写研究

32、“再批判”的批判

33、革命样板戏批判

34、从“黄金”到“黑铁”——论王小波的创作道路

35、试论三十年代的女性写作

36、沈从文小说创作中的民间立场

37、沈从文湘西小说中的苗族风情

38、从《丈夫》看沈从文对湘西民间叙事的改写

39、论现代小品文的创作特点——以周作人、林语堂、梁实秋小品创作为例

40、现代散文文体认知

41、现代散文类型初探

42、试论老舍创作中的平民视角

43、现代文学创作中的知识分子类型探析

44、现代文学与佛教文化研究

45、女性视角下的男英雄??解读《青春之歌》中的男性人物形象

46.茹志鹃小说的女性视角

47.孙犁小说的女性形象

48.解读“十七年”农村题材长篇小说中的爱情故事

49.《创业史》与《平凡的世界》的比较

50.《红旗谱》与《红高粱》的比较

51.《红日》与《高山下的花环》的比较

52、《尘埃落定》与《白鹿原》比较

53、张洁《方舟》与王安忆《弟兄们》的比较

54、从《长恨歌》解读王安忆的故事观

55、评王安忆《小说家的十三堂课》

56、王安忆笔下的上海女性

57、冰心、丰子恺儿童观比较论

58、张爱玲的读者观

59、苏青散文研究

60、林徽因小说研究

61、林徽因诗歌研究

62、生态学视野中的现代文学

63、“五四”文学革命时期的“复古派”研究

64、余华小说论

65、论第三代诗人的诗观

66、顾城论

67、海子论

68、网络诗歌的前途

69、论寻根文学之根

70、《棋王》中的“道禅合一”

71、论“伤痕文学”的得失

72、论“先锋小说”的困境

73、九十年代的文学精神

74、“五四”文学中的佛学思想研究

75、郁达夫小说中的伦理思想研究

76、徐志摩诗歌声律研究

77、戴望舒诗歌与晚唐诗歌关系研究

78、《围城》中女性叙述话语研究

79、张爱玲小说中叙述话语研究

80、施蛰存小说中女性意识分析

81、刘呐欧小说中叙事艺术分析

82、穆旦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83、三十年代文学“大众化”问题讨论研究

84、金庸小说中的佛学思想研究

三、外国文学毕业论文选题

1、探析“雷雨”的审美内涵——奥斯特洛夫斯基《大雷雨》与曹禺《雷雨》之比较

2、论《喧哗与骚动》的复调性

3、陀斯妥耶夫斯基“以完全的现实主义在人身上发现人”的理论意义

4、陀斯妥耶夫斯基作品中的“圣愚”形象

5、《一日长于百年》的叙事艺术

6、果戈理创作中的讽刺艺术

7、艾特玛托夫小说中的神话模式

8、“卡拉玛佐夫气质”的内涵探析

9、格里戈里耶夫的“有机批评”理论研究

10、从《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看布莱希特的史诗剧艺术

11、人的存在境况的省察:论希腊罗马神话

12、论福斯塔夫形象的审美意义

13、人性的缺损:对《俄底浦斯王》悲剧内涵的再认识

14、《伪君子》的理性喜剧的悲剧底蕴

15、达尔文对哈代的影响

16、一个“超人”的精神苦刑:论《罪与罚》的心理分析艺术

17、对托尔斯泰妇女观的再认识

18、司汤达笔下的“英雄”形象

19、哈姆莱特与堂吉诃德形象比较

20、论狄更斯的小人物王国

21、试论凯尔泰斯的文学创作

22、试论凯尔泰斯的小说艺术

23、试论凯尔泰斯的《无命运的人生》的思想内涵

24、试论凯尔泰斯的《无命运的人生》的艺术特点

25、试论凯尔泰斯小说中的人物艺术

26、试论J.K.罗琳的文学创作

27、试论J.K.罗琳的小说艺术

28、试论J.K.罗琳的《哈利.波特》的思想内涵

29、试论J.K.罗琳的《哈利.波特》的艺术特点

30、试论J.K.罗琳的《哈里.波特》中的人物艺术

31、弗罗斯特研究

32、艾米莉与《呼啸山庄》研究

33、勃朗特与《简爱》研究

34、海明威与《老人与海》研究

35、近代翻译文学研究

36、林纾与近代翻译

37、屠格涅夫散文诗研究

38、奥斯丁与《傲慢与偏见》研究

四、文艺理论毕业论文选题

1、解构好莱坞电影叙事策略。

2、解读王家卫电影的文化内涵。

3、中国当代获奖影片与东方主义、后殖民理论

4、中韩新生代电影的比较研究

5、中国获奖影片的认同错位研究

6、李安电影研究

7、第六代电影人的影像的变迁——以张元、贾樟柯、王小帅为例

8、文化研究与文学批评的关系

9、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电影的文化走向

10、中国当代武侠电影的文化解析

11、中国独立电影人的影像研究

12、第五代电影人的启蒙坚守与分化——以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为例

13、中国女性导演的电影研究——徐静蕾或李少红的影像世界

14、当代主旋律电影的文化研究

15、韩国电视连续剧热的冷思考

16、当前文化语境中的审美形态

17、后现代文化特征的中国表现

18、造神技术

19、是否应该捣毁电视

20、日常文本的叙事研究

21、消费时代的叙事策略

22、捍卫张艺谋

23、当代知识分子的身份意识

24、审美泛化

25、美与社会权力

26、池莉创作的女权主义倾向

27、女性阅读的现状与问题

28、90年代文学思潮中的“躯体写作”

2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文艺批评机制的转换

30、社会经济转型中的女性创作

31、女性小说的性别意识

32、90年代审美观念的变异

33、女性写作与文化差异

34、小小说结构美的探讨

35、散文诗化的美学价值

36、荒诞美在小说中的显现于价值

37、当代高雅文化中的优美感

38、郭沫若诗歌话语陌生化的审美特色

39、中和美在当代审美文化的新建构

40、李清照词作悲剧美的审美价值

41、当代大众文化中的喜剧美的新趋势

42、网络小说诗化美探索

43、试论蔡智恒网络小说的审美心理

44、《文心雕龙》与金圣叹之“文心”内涵的比较

45、唐初修史派的文论思想

46、顾炎武《日知录》“重厚”条论小说作用的理论内涵

47、黄宗羲对孔子“兴观群怨”新解释的理论意义

48、蔡元培与梁启超的美育思想比较

49、休谟“同情”概念的美学内涵

50、别林斯基的民族文学理论研究

51、现象学美学的批评主体论

52、评述姚斯三级阅读理论

53、“游戏”:康德与伽达默尔一个基础文论范畴比较

54、20世纪90年代的女性写作

55、女性文学在中国的发展

五、语言学毕业论文选题

1、语文词典的词性标注

2、新词中的外来词

3、语言中的歧义问题

4、不及物动词带宾语

5、程度副词修饰动词

6、程度副词修饰名词

7、广告语中的修辞现象

8、现代汉语中的缩略词

9、方言与普通话比较研究(以自己熟悉的方言作比较对象)

10、网络语言研究(网络语言的表现手法和特征)

11、普通话英汉混用现象的修辞价值

12、网络语言艺术论谈

13、甘肃话人名用字的修辞学考察

14、大学校园流行语的修辞学理据

15、当代流行语的修辞艺术

16、中学课堂教学语言的修辞选择倾向

17、钱钟书比喻拟设的喻体选择

18、比喻相似点获取的心理机制

19、病例修辞的辨证认知

20、语言的规范性与得体性

21、××方言字与××地域文化

22、临夏方言古词语释例

23、流行歌曲的语言研究

24、汉语语言教学体系得失研究

25、手机短信“专业写手”语言特点研究

26、书报杂志用语或用字失误举隅

27、甘肃地名的语言解析

28、甘肃话各地用语差异的比较研究

29、商品命名与中国文化

30、略论大学生辩论赛中的话语衔接

31、“得”字的用法及其与“的”字的区别

32、对汉语词类划分问题的再探索

33、论“叠字”和“叠词”的歧义句及其类型

34、汉语的“量词”与多义用法

35、论“不”和“没有”及其相关的句式

36、模糊语义的变异性

37、论句式的变换

38、论析句法的同形歧义与同义歧形

39、判断句的定义

40、“之”,“所”是特别指事代词还是助词

41、谈××作品的语言特点

42、××小说中××词的选择与运用艺术谈

43、鲁迅作品中不同句式修辞效果浅析

44、《论语》中“玉”的文化蕴含及现实意义

45、从“卿”与“乡”看中国人的故土情结

46、释“厢禁军”(中学语文《水浒》节选)

47、“留守”考(中学语文《水浒》节选)

48、校园打油诗的语言特点分析

49、谈文学作品及言语交际中方言词语动用的利与弊

50、增强中小学文言文教学的必要性

51、校园流行语研究

52、女性言语方式研究

53、家乡方言与普通话的语言接触现象

54、家乡方言与传统文化的相关关系

55、甘肃居民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56、甘肃外来人口语言使用情况调查

57、方言使用者学习普通话的策略

58、对方言使用者进行普通话教学的策略

59、新课标下的中学语言教学

60、中学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六、教学法毕业论文选题

1、论中学语文教材中战争题材作品选编的意义。

2、论中学语文教材中爱情题材作品选编的意义。

3、论中学语文教材中友情(亲情)题材作品选编的意义。

4、论中学语文教材中外国(古代)题材作品选篇的特点及意义。

5、从汉字的特点看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识字与写字教学的策略。

6、从中小学写作教学的成绩与问题看高师院校写作教学的针对性。

7、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8、论大语文环境中的语文因素对中小学生学习的正负面影响。

9、论课程改革后中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心理变化。

10、论“口语交际”给中小学教师“听说教学”带来的挑战。

11、论阅读教学中“文言文”(或诗歌、散文、小说、议论文等)的教学策略。

12、论语文综合性学习的“语文”个性的体现。

13、语文综合性学习模式的探讨。

14、论传统语文教育的继承。

15、论语文教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16、论中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17、论语文教育中的美育原则。

18、论主体性原则在语文教育中的实施策略。

19、论作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结合。

20、中小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现状及对策。

21、从中考改革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适应策略。

22、论新课改对中小学语文教师的挑战。

23、基础教育改革对高师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成长的挑战

24、论现行高考、中考语文试卷题型的利与弊。

25、论话题作文与综合学习的关系及策略。

26、论叶圣陶语文教育思想。

27、论张志公语文教育思想。

28、论非智力因素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29、中小学语文教师的困惑与解决策略。

30、开放式语文教学的特征与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