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风采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招生就业 > 正文
张建军教授
2021-11-17 00:13    点击:    作者:    来源:




张建军,男,甘肃靖远人,文学博士,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教授。

一、学术经历

19939月考取西北师范大学中文系,19977月获文学学士学位;20019月考取兰州大学中文系汉语言文字学专业(音韵学方向)硕士研究生,师从张文轩教授,20047月文学硕士学位;2006年考入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方言学方向)博士研究生,师从教育部长江学者邢向东教授,20097月获文学博士学位;20092月至20102月赴香港中文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并担任吴多泰语文研究中心研究助理。

1993年至2002年任兰州师专中文系助教;2002年至2008年任兰州师专(2006年后改称兰州城市学院)中文系讲师;2008年至2019年任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副教授,兼任甘肃方言研究所所长;2019年至今任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教授,甘肃方言研究所所长。

二、社会兼职

兰州城市学院语言文字委员会委员、文史学院教学委员会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会员(2013-2015年任理事),陕西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宝鸡文理学院“关陇方言与民俗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客座教授。

三、教学概况

任教以来,为中文系本专科生、讲授《古代汉语》《现代汉语》《语言学概论》《汉语方言学》、《音韵学常识》等课程,为留学生讲授《初级汉语课本》《中级汉语》等课程。教学深受学生欢迎。2003年获兰州师专首届课堂优秀教学奖,2013年获首届高校微课教学比赛甘肃省比赛优秀奖。

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主持完成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专项任务3项,主持完成甘肃省教育厅硕士导师项目1项。参与香港政府资助局资助项目《关中方言调查及声母、介音演变研究》(4408081项,参与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八十年来关中方言微观演变研究》(10AYY0021项。出版专著(合著)5部,参编教材1部,发表30余篇。

四、科研概况

主要从事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在河湟地区汉语方言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学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调查过30多个方言。发表论文30篇,核心以上10篇。

1.点面结合的方言调查研究。从写作博士论文《河州方言语音研究》(2009)开始,在共时层面上对河州(临夏古称)方言进行详细地调查和描写,展示该地区方言语音面貌。从历时地角度,利用罗常培《唐五代西北方音》、李范文《宋代西北方音》等对音材料,同时翻译了美国学者柯蔚南论著《西北汉语方音纲要》(兰州大学出版社,2018),参考其关于西北方言历史研究的观点。联系其他西北方言和山西方言的情况,以黄河为纽带,把河州方言放在更广阔的背景中来考察河州方言的语音现象。在事实挖掘和理论考察上,尤其是关于河州方言声调方面,得到了著名语言学专家李如龙先生的高度评价。之后本人参加了参与香港政府资助局资助项目《关中方言调查及声母、介音演变研究》(440808)、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八十年来关中方言微观演变研究》(10AYY002)、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西关中西府和甘肃陇东(平凉、庆阳)方言连读变调研究》等项目的调查和研究。2010年申请甘肃高校硕士生导师项目《河州汉语方言与文化民俗研究》(1011B-06)。以上的著作和项目,从点到线到面,从局部到整体,步步推进,调查区域和研究领域逐步拓展,研究思路和布局非常清晰。

2.方言的具体研究和语言接触理论相结合。在全面而深入地调查研究河州汉语方言的同时,考虑到还可把该地区汉语方言的具体研究和语言接触理论的研究相结合,用语言接触理论诠释该地区方言的形成。本人申请,最终获批国家社科基金《多语接触视域下的河州方言语音研究》(2012)。该项目成果充分运用语言接触理论及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和成果,多视角、综合性地对方言语音现象进行解释,探讨河州方言产生的变异现象。合著《保安语汉英常用词词典》(甘肃民族出版社,2008)是建国以来第一部保安语词典,对深入研究河州方言与保安语等蒙古语族语言接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获2009年第十一届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近年来发表数篇有关语言接触的系列论文,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中引起了学界关注。

3.参与国家语言资源保护工程。近年来语言资源保护日益收到学界、社会和政府的重视。国家语委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本人被聘为甘肃项目专家组成员,作为学界的一份子,义不容辞。2015年至2019年本人先后主持完成《甘肃汉语方言调查·临夏》(YB1521A008)、《甘肃汉语方言调查·会宁》(YB1721A005)、《甘肃汉语方言调查·合作》(YB1821A005),其中会宁点项目获优秀。

2010年担任兰州城市学院甘肃方言研究所所长,甘肃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西北方言研究中心”办公室主任,组织本校及西北地区的研究力量开展研究,凝成了一支能独立调查研究、合作攻关的团队。十年来作为本学科主要成员参与组织成功获批“甘肃省优秀教学团队”、“甘肃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甘肃省重点学科”。团队研究成果在全国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第二主编出版了《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已出版3辑,成为刊登西北语言(方言)研究成果的重要阵地,引起了国内外学界的高度关注。

五、获奖情况

1.甘肃省2009年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2.甘肃省2014年高校社科成果三等奖

3.2016年获全国优秀社会科学普及工作者

4.甘肃省2021年第十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六、主要论著

(一)著作

1.《保安语常用词汉英词典》(副主编),甘肃民族出版社,2008年。

2.《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一辑),(副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年。

3.《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副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14年。

4.《西北汉语方音纲要》(译著),兰州大学出版社,2018年。

5.《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第二主编),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

6.《域外乡愁的回音——第六届海外汉语方言国际研讨会论文集》,(副主编),广州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19年。

(二)论文

1.知照组及喻三喻四字古声母辨析,《河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

2.浅谈回族话汉语词汇与普通话词汇的差异,《西北方言与民俗研究论丛》(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12月。

3.甘肃临夏话的虚词“着”,《甘肃高师学报》,2007年第6期。

4.河州方言语法特点说略,《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年第6期。

5.河州汉语方言成因探析,《甘肃社会科学》,2008年第2期。

6.甘南藏语与周边汉语方言接触类型,《西北师范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

7.藏语与河州汉语方言的接触史及接触类型,《西藏研究》,2009年第3期。

8.甘肃临夏方言的变韵现象,《中国语文研究》(香港)《中国语文研究》(香港),2011年。

9.论美恶同辞,《西安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

10.兰州地名命名的文化心理特征,《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年第3期。

11.临夏八坊回民话的语音特点,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文通讯》2012年第2期。

12.中古到现代西北方言的发展,《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2013年,华东师大出版社。

13.从轻重音现象看河州方言与阿尔泰语的关系,《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2013年,华东师大出版社。

14.汉语西北方言语音演变的历史研究概述,《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14年第4期。

15.中古端、精、见组字在河州方言齐齿呼韵母前的演变,《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二辑),2014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从语法特点看唐汪话的语言性质,《西北师大学报》2015年第2期。

17.临夏汉语方言的“格”与“体”,《北方汉语中的语言接触历时与共时研究》,Collection des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132015年。

18.东乡族汉中的“些”、“有”、“啦哒/哒啦”、“阿哈”的用法及来源,《北方汉语中的语言接触历时与共时研究》,Collection des Cahiers de Linguistique Asie Orientale 132015年。

19.临夏方言声调不稳定性现象初探 ,《中国社会科学报》20159月。

20.西北方言入声韵带i介音现象,《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第4期。

21.关中和河西走廊一带的历史概况及其对语言的影响,《丝绸之路》201524期。

22.三声调临夏方言的语音特征,《西北语言与民俗研究论丛》,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年。

23.隋唐长安时期到沙洲及晚唐长安时期语音演变,《西北语言与文化研究》(第三辑),世界图书出版社,2019年。

七、科研项目

1.主持完成2010年甘肃省研究生导师科研项目《河州汉语方言与文化民俗研究》(1011B-06)。

2.参与香港政府资助局资助项目《关中方言调查及声母、介音演变研究》(440808)。

3.参与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近八十年来关中方言微观演变研究》(10AYY002

4.参与2010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西部项目“民族融合地区(兰州)地名训诂”(10XYY020)。

5.参与2011年甘肃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项目《渭河流域甘肃段汉语方言研究》。

6.参与2011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陕西关中西府和甘肃陇东(平凉、庆阳)方言连读变调研究》(11CYY014)。

7.主持完成2012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多语接触视域下的河州方言语音研究》(12XYY007)。

7.主持完成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甘肃汉语方言调查·临夏》(YB1521A008

8.主持完成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甘肃汉语方言调查·会宁》(YB1721A005

9.主持完成国家语委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甘肃汉语方言调查·合作》(YB1821A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