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概况
文史学院院训“和德积中,英华发外”释
2007-12-01 00:00    点击:    作者:    来源: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

    典出《礼记·乐记》:“和顺积中,英华发外”。

    易“顺”为“德”者,乃缘于“德”更具文化涵盖性与价值导向性。“和谐社会”之构建,其一切“德”皆应以“和”为最高旨趣。且吾国文化向以“和”为大本大宗,以“和”为至高至贵。故尚“和”将是基于“返本开新”而对光大我中华“天人合一”文明传统,继往圣而开来学以辅时代之新命的积极顺应!

    《易传》曰:“天地之大德曰生”,《国语》曰:“和实生物”。儒家中庸更讲究“中和”之美。“和”并非消极无为,诚如《老子》所言:“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认为“和”是“道”的作用。《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因天地和而万物乃生!“和”是宇宙的本质,因此也就是至真、至善、至美的境界!故而《易传》说:“保和太和乃利贞”,意谓求得了和谐,万事万物便获得了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

    我们所高标的“和”是对自然经济状态下较为原始与低层次之一味讲“和”的超越。我们不回避当今是一个竞争的时代,我们所应做的是不再使竞争与和谐严重地分裂与对峙,而是有机地包蕴对方,以达到新的生生不已之和合境界。一则与和谐相配合的竞争,是在有序状态与友好氛围中展开的竞争,是“双赢”乃至“多赢”的竞争。二则与和谐相配合的竞争意识,将催人奋发进取而又不鲁莽激进,使人充满活力而又张驰有度、动静有节,从而使竞争真正富有建设性而非破坏性。当人们在追求“个性张扬”时,如不以“和德”为基调,那么其所“发于外”的将很可能不是理想的“英华”,而会是一种剑拔弩张、咄咄逼人的姿态。同时当其个性张扬受挫时,也会容易表现为鲁迅所指出的“激烈得快的,颓废得也快”的状态。因此,“平和是真正的力量”就是我们为人处事的价值取向!虽然在生活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都是一个平凡乃至失败的角色,但是我们却可以努力做到借助以“和德”为旨归的文化的力量与智慧,以平和、从容、优雅、高贵、大气、勇敢、智慧的姿态穿行于平凡甚至是失败的角色中。“和神当春,清节为秋”(西晋·陆云)是我们的追求:我之神和可以当春,我之节清可以为秋!“和德”令我们意气和平,“和德”让我们心体澄澈!

    倡导“和德”也是对“大学”之本义的回应与回归。世界的问题最终都是“世界观”的问题。“和谐社会”之实现,必首先在社会的精神层面形成一种尚“和”的语境,大学正是发挥并担当着建构人类社会的精神境界的功能与角色。“和德”可以为我们的教学与管理从内容到方式进行“定位”与“定向”,以使我们的师生能够较为清晰地确定身处“大学”所能为与所可为的主要价值观方向,从而形成某种努力的“合力”。借此有效地提升全体师生的精神品位,以最基本的智慧与勇气、超越“朴素”(意为“过于简单、直接、粗糙地对生活做出反应”)的层面,运用较高的以“和德”为基础的“思想力”,自由开明地面对生活的挑战。当然这也是最终提升我们整体形象与办学层次到一个相对高度的重要手段。

    平衡精神之生态,重整精神之碎片;开拓生命之空间,提升生命之境界,唯高标“和德”之旗帜,此“德”至“厚”、此“德”至“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