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院简介
文史学院的办学特色和亮点
2009-05-25 00:00    点击:    作者:    来源:兰州城市学院文学院

兰州城市学院文史学院是兰州城市学院历史最久、办学规模最大、办学实力最强的二级学院之一。

文学院现设“三系一部”以及两个校级研究所:即汉语言文学院系、秘书学系、对外汉语系和公共综合教学部;甘肃方言研究所和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2009年又增设了全国语言教育研究院甘肃分院,同时正筹备设立一个简牍研究中心。

全院现有教职工62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7人、讲师12人、助理讲师8人;在校学生1357人,其中本科生1015人、专科生342人。

近年来,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文学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师资力量、学术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日益提高,办学实力和社会竞争力明显增强。目前,文史学院在全省高校文学院系中的地位显著提升、影响力和知名度日益扩大。

文史学院在50年的发展历程中,积淀了底蕴深厚的文化传统,形成了自身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

一、“和德积中,英华发外”的院训,是文学院恒久致力于承传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铸造本院文化精神和办学理念的结晶。

中文专业在承传祖国优秀传统文化、铸造中华文化新辉煌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国学承载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为此,我院将国学列为通识教育的主干课程,并以此为基础加强学科建设,进而形成自身的学科优势和特色。

一是紧跟国际通识教育步伐,编写、出版我校通识教育的奠基之作---《人文蓝典》,并率先在全校部分学院开设通识教育课程,以《老子》、《论语》、《周易》等中华经典为主要教学内容,受到广大学生的热烈欢迎,从而在全校掀起了诵读经典的热潮。特别是由我院教授主编的“通识教育”专著《人文蓝典》自出版以来,以其高雅性与通俗性融然为一、经典性与可操作性并举不二的特色,受到省内外社会各界读者的广泛好评,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人文蓝典》成为我院承传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成果之一。

二是开设《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思想史》、《中国古代诗词欣赏》、《美学》等选修课;经常邀请知名专家举办传统文化讲座等,大力弘扬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具有民族特色的中华文化,用悠久灿烂、丰富健康的民族文化陶冶师生的情操、愉悦其身心、温润其心灵。

三是每年定期组织“博士论坛”、“子衿·尔雅”学术沙龙、“雅言经典”诵读、师生书画艺术展览等具有本院特色的校园学术、文化活动,营造浓郁的古典文化教育氛围,努力培养学生典雅的人格和生活情趣 。2007年11月,文学院师生代表学校,参加全省大学生“雅言经典·中华诗文诵读比赛”荣获第二名, 体现出我院致力于传统文化教育所取得的成绩。

四是在每一届学生毕业之前,都要对毕业生进行专门的经典诵读考试,并作为学生毕业综合考评的一项重要内容;使中华文化经典诵读成为我院教育教学的常规性课程。

办学理念是一所大学为培育英才而经过长期的理性思考及实践所形成的思想观念、精神向往和理想追求,是凝聚人心的文化内涵和力量源泉。“和德积中、英华发外”, 典出《礼记·乐记》:“和顺积中,英华发外”;这是我院自觉继承民族优秀文化,用优秀古典文化滋润学生情感而哺育英才的高度概括,是凝聚传统、继往开来、建设和谐社会的兴学理想!这一院训,承载着文史学院全体师生传国学、扬国粹、关人文、化天下的不懈追求和不竭动力,是铸造具有本院特色的文化精神和办学理念的结晶。

二、“人才兴院、学术强院、质量立院”,是文学院实施品牌战略、创办一流学院的永恒主题

“实施品牌战略,创办一流学院”,是文学院矢志追求的长远目标,为此,我院确立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术科研为支柱,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办学指导思想 ,遵循“宽口径、厚基础、强素质、重应用”的人才培养模式,踏踏实实抓教学、认认真真搞科研、一心一意谋发展。

一是全力打造一支师德风尚优、学历层次高、科研能力强、教学水平好、学科配置合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近几年,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文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突飞猛进:一方面积极引进紧缺专业的高学历人才;另一方面,立足本院实际,鼓励青年教师攻读省外名校博士或硕士。本院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17人;博士13人,其中博士后4人;硕士18人。高学历比为56 %。

二是加强学科建设,努力形成自身的学科优势和专业特色。“现代汉语与方言”、“中国古代小说戏剧”两个学科首批进入校级重点学科;“现代汉语”、“中国现当代文学” 获准列为省级精品课程,“美学”、“古代文学”、“现代文学”也已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同时,以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为己任,秉承“和德积中,英华发外”的“院训”,突出本院的专业特色,铸造本院的文化精神,使之成为培育人才的沃土。

三是立足于学术强院。近5年来,全院教师共发表论文300余篇,专著15部,主编或参编教材26部;科研立项包括国家级2项,省级16项,厅级23项;获甘肃省成果社科奖10项,省高校社科成果奖14项。本院教师所从事的甘肃方言研究、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陶渊明研究、女性文学研究、通识教育研究等多项专题研究已在省内外学术界引起反响和关注。同时,通过举办大型学术会议,加强交流,培训人才,拓展学术视野和领域,扩大影响。仅2008年,就成功举办“西北方言与民俗国际学术研讨会”和“《方言》杂志3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均受到与会者的高度赞扬,扩大了学校的对外影响,提升了本院的知名度。

两个专业研究所的长足发展,更为文学院的腾飞插上了强健的翅膀。

甘肃方言研究所成立于2004年,所长由学校引进的甘肃省首位语言学博士莫超教授担任。“甘肃方言研究所”的研究填补了国内方言研究的空白,在白龙江流域方言、兰州方言、河州方言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为国内外学界高度评价的成果。现已形成由多位年轻博士组成的学术梯队,出版相关专著8部,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

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成立于2002年,所长由《红楼梦》研究专家宋子俊教授担任。“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所”在甘肃省及西北高校尚属首家。研究所主办的《中国古代小说戏剧研究丛刊》,由甘肃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面向全国发行,现已出刊6辑,每辑25万字;其中本院教师的论文占一半以上。《丛刊》的连续出版,已引起国内学术界广泛关注。《丛刊》已进入全国中文期刊检索网。

三、以学生社团活动为载体的素质教育,是文学院努力营造健康优雅的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一大亮点。

大学生社团活动,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长期以来,文学院根据本院学生的实际和专业特点,坚持“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发展个性,发挥特长;勇于创新,提高素质”的原则,全院师生齐参与,把社团建设作为素质教育的抓手和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丰富社团的文化内涵,使学生社团成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家园,思想道德培养的阵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沃土。

在社团建设中,我们主要从完善机制、特色活动、理论学习、重在扶持四方面入手,用满腔热情指导学生社团,用科学理论武装学生社团,用实践活动锻炼学生社团,促进了全院学生社团的健康发展。

我院先后引导和帮助学生成立了学习、文体、技能三大类8个社团。其中学习类社团2个,文体类社团4个,技能类社团2个。这些社团对同学们产生了极大的吸引力,几乎每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找到适合自己的社团参与进去。

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不但弘扬了主旋律,倡导了真善美,而且强化了学生的专业素养,使他们掌握了学习和研究的方法,学到了创作、编排、设计、策划技能,增强了团队意识,合作意识,加强了个性修养。

近五年来,我院就有15名同学,在学习期间出版了他们的诗集、散文集或小说,引起省内文学界的广泛关注。我院学生每年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诗歌、散文、小说、文学评论等作品100多篇。

我院还通过举办“话剧艺术节”、文艺演出进社区、演讲赛、辩论赛、书画展、“三笔字”技能考核等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表演才能,增长了才干,陶冶了情操,培养了良好的审美情趣及集体荣誉感。目前,我院各类社团已在全校发展成员1500余人,成为学校精神文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创建和谐校园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激流文学社、大漠诗社定期出版的校园文学刊物《激流》、《大漠》,在全国校园文学界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曾经受到省内外专家的高度评价。其中,《激流》还被中国现代文学馆收藏。

四、“四个一” ,是文学院加强学生教师技能培养、塑造大学生良好形象的基本要求。

中文教育是文学院传统优势专业,在全省教育界有着良好的声誉。文学院在积极适应学校结构调整、功能转型要求的同时,本着精品办学、追求一流的精神,努力提高中文教育专业的办学质量。

为了加强学生的师范技能培养,明确提出了“四个一”的要求,即“一表人才、一肚子文章、一笔好字、一口标准的普通话”;加强以“三字一话”即“钢笔字、粉笔字、毛笔字和普通话”为主要内容的师范技能培养。

每届学生都要在实习前至少参加“两笔字”即钢笔字和粉笔字的考核;考核不通过,不能参加教育实习。此项举措,对于切实提高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技能、提高我院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起到了很大作用。

“四个一”的本质是“外塑形象、内强素质”。这一要求不仅极大激发了教育专业学生学艺练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对文秘、对外汉语专业的学生也起到了带动和辐射作用,一种以“四个一”为标准、塑造大学生良好形象的氛围在全院开始形成。

五、师德建设,是文学院形成良好教风、学风和健康向上院风的有力保证

师德,是办学的灵魂,是百年树人的有力保证。长期以来,我院充分认识到师风建设在教风、学风建设和本院全局工作中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在全院教职工中深入持久地开展了以“尚德、敬业、自律、奉献”为主题的师德师风教育活动,并取得了突出成效。

一是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增强广大教师的法制意识;观看《爱的教育》和《教师礼仪》等师德教育片,许多教师通过学习和观看,深受启发,很有感触,写出了质量较高的观感、心得和体会,经系领导认真梳理、归纳和总结,形成了专题材料,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展开讨论。老师们纷纷表示,要积极适应时代的要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和职业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素养,用高尚的品德感染学生,用渊博的知识塑造学生,用高雅的形象示范学生,用宽广的爱心温暖学生。

二是分别召开教师座谈会和学生座谈会,采用问卷、调查、了解和自查相结合的方式,基本摸清了本系教师在师德师风方面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进行整改。院上还以此为根据,进一步修订完善了《文学院师德师风考评办法》,通过“名师”评选、“师德标兵”评选、“文明职工”评选等活动,大力宣传优秀教师在教书育人方面的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弘扬正气,推动师德师风建设迈上新的台阶。

三是创编了精粹雅致、韵律和谐、内涵深邃、琅琅上口的《师德四季歌》:“和德育人,与物为春。敬业不苟,激情似夏。舒雅尚廉,清质若秋。学高识远,端肃如冬。”这首我院师生共同创作的歌词,表达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爱岗敬业、乐于奉献”的崇高理想和愿望。

在当今高等教育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背景下,我院将以海纳百川的广阔胸怀,站在更高的历史新起点上,以开拓创新的精神积极适应学校结构调整、功能转型的要求,努力实现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在学生培养方面,对非师专业的学生重应用、重技能;对师范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则进行新理念“精英教育”,把考研作为其最重要的培养目标。在办学主导思想上牢固树立“教学科研并重、以科研促教学、靠科研创牌子”的理念,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最终形成文史学院自身的特色。